据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众号报道,近日,山东95后地理老师袁晓因为一手漂亮的板书走红,网友不禁感叹,“舍不得擦!”“堪比PPT!”“这课45分钟怕是上不够吧?”袁晓表示,之所以选择板书、板画,是因为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知识、建立空间感,在辅助理解的同时加深印象。
手臂回旋间,一个形状浑圆的地球即刻出现;冷暖气团在平面上被赋予三维的生动,仿佛可见交汇处锋面上的云雾雨滴;世界洋流分布图上,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清晰细致,寒流暖流随风流动,复杂的运动原理在一笔笔勾画间逐渐明朗……当这些图画在粉笔与黑板的摩擦中诞生,板书这一似是久违的“艺能”再度显示出熠熠生辉的魅力。
写出一手“舍不得擦”的板书,源于为人师表的认真、敬业。在反复研磨教材和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这位年轻的教师意识到,把二维视图变成三维立体视角,更便于学生理解,于是备课本上多了许多“3D”画作,一幅又一幅草稿随后转化为黑板上的“佳作”,一如他学了6年师范,备了无数次课后,方能在三尺讲台上厚积薄发、侃侃而谈。
明明可以制作课件反复使用,却坚持每次上课现场手写板书,这看似是一种复古的“笨拙”,实则是一种灵动的输出。教师授课,是一个将知识内化后再传递的过程,这个过程如何更加生动、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考验着教师的水平,也关系着教学的效果。就此而言,直观形象的板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问题,逐笔落下、动态形成的示意图能够让学生记忆更牢固。
在信息化时代手写板书,更是一种坚守和传承。PPT、投影仪、触摸屏、手写笔……当下,教学辅助工具越来越齐全,制作出的课件越来越精美,展现出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却让本就在电子产品中长大的孩子们少了一些目光追随沙沙笔触声流转的“实感”。可以说,下“笨功夫”所带来的即时生成之美,以及表达与反馈的即时互动体验,皆为电子课件所难以替代。
同时,教师美观的粉笔字还可以激发书写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笔画的顺序、汉字的结构。进而言之,一笔一画、赏心悦目的板书彰显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学的重视,这样的人格魅力本身,就足以吸引学生尊重课堂、喜爱课堂。
科技越发达,手写越珍贵。在充分运用科技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我们也乐见优质的板书频频登上热搜。电子课件一应俱全的当下,课堂教学仍旧需要下点“笨功夫”。这种“笨功夫”的返璞归真,是传统与现代化教学方式的相辅相成,更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传承。 (时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