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转发、万人默哀,到头来竟是闹剧一场。
这两天,在抖音平台坐拥百万粉丝的网红“是小念噢”被传“遭敲诈勒索130万元”“自杀离世”,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分局发布警情通报辟谣,表示当事人并未自杀,不过是一时冲动,故意编造“自杀离世”虚假信息发布至网络,并冒充亲友在评论区自导自演跟评,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生死是多么沉重的话题,怎容得这般开玩笑?所有的关心缅怀,无论是来自粉丝还是路人,到头来被真相“背刺”,怎能不让人感到“小丑竟是我自己”?这一话题两次冲上热搜,前一次是因为该网红提到的敲诈勒索、被造黄谣等情节确实击中了不少网友的心;后一次则是因为争议话题成了剧本,网红主播一人分饰多角,本是拙劣的演技,却骗过了许多人的眼睛。涉事短视频甚至喊出“不信谣不传谣”等口号,回头来看,怕是连自己都骗了过去。
任何编造传播谣言的行为都会被严厉打击,无论造谣的对象是他人还是自己。从法理来看,该网红的行为涉嫌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公安机关已依法立案调查,无疑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从结果出发,该网红的行为浪费了宝贵的公共注意力资源,践踏了网络空间的道德准则;更进一步思考,这也像是一场现实版的“狼来了”——以后再有轻生者发布网络信息求助,网友更难选择信任,甚至会感到烦躁麻木。
“狼来了”喊得多了,当事人和观众都会受伤。网红造谣、悲情剧本并非孤例。此前,网络红人“小松”拿孩子营销,虚构“送外卖的单身父亲”角色博同情,最终被拆穿后让粉丝大跌眼镜;“大凉山网红”打着扶贫的旗号卖劣质产品,不仅没有带富一方百姓,还使得不少消费者对当地产生负面印象。
此次事件中,部分网友联系起“小慧君造谣诬告案”“蛋糕店老板造谣猥亵案”等多起类似事件。也有人忧心忡忡:若是真的遇到骚扰和逼迫,又该如何取信于网友?目前,案情信息仍有待进一步披露,当事人“一时冲动”是否有其他诱因,被敲诈勒索是否另有隐情,是个人行为还是机构炒作?仍需持续关注,给广大网友一个清晰的过程。
从朴素的情感出发,许多网友或许像笔者一样充满矛盾:一方面对造谣者感到愤怒,另一方面又担心当事人真的面临威胁和困境。这样的情绪很正常,网络空间中自有真情在,正如那句流行语“即便善良一次次被利用,我仍然还选择善良”。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在网络空间中呼唤清朗与正义,抵制虚伪和炒作。无论是“大V”还是素人,遇到问题都应该利用合法的反馈渠道,而非煽动造谣、任性妄为。
不让真正的求助者寒心,就要先遏制网红博流量的自导自演,避免其进一步消耗公众同情心。今年4月,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从严打击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打造悲惨人设等恶意营销乱象。希望此行动能够震慑类似炒作行为,维护网络环境的风清气正。 (默 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