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有老人在私域直播间购买高价低质的产品吗?
日前媒体调查发现,不法分子通过“养生讲座”“专家义诊”等方式,将老年人从线下门店或短视频平台吸引到隐秘的直播间,利用微信群、小程序等渠道进入私域直播定向触达用户,采取“播完即注销”“解散群组”“更换平台”等手段销毁证据,规避监管,打造欺诈的“隐秘角落”。
私域直播“割老”骗局,其实是两类问题的结合体。一类是多年来让很多人抓狂的“坑老”消费陷阱难题,从养生“神药”到收藏品,从投资理财到低价旅游,线上线下都有。对此,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老年人受骗背后的认知缺陷与精神需求,并有意识地以陪伴为珍贵良药。
另一类则是私域电商监管困境。在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公域,用户总数虽多,但与商家联系松散,商家营销成本高,还面临合规约束,“公域渠道功效性宣传卡得很死,很多话不能讲,影响推广效果”,如若违禁,轻则被限流,重则被禁言、封号。而在微信群等私域,不仅能把品牌忠诚度高的用户沉淀下来,不断提高用户黏性,还能“想说什么说什么”。也正因此,许多人从公域引流,于私域运营。不可否认,私域电商有其独特优势,但与此同时,也成为一些乱象滋生的温床。近年来,私域电商领域虚假宣传、专业资质无人查验、产品质量无监管、用户信息安全无保障等问题不时出现,这与目前私域处于弱监管状态,以及隐蔽性强、追责困难等特点有关。
“坑老”消费陷阱与私域电商监管困境相结合,除了会造成老人过度使用保健品危害身体健康等后果,还容易导致更多老人受骗。一方面,私域用户本就是商家筛选出来的忠诚度、活跃度较高人群,再加以运营,转化为消费者的概率更大。不法分子还会构建类似传销的链条,通过获取返利、分享抽奖等机制,鼓励用户拉人观看,形成病毒式传播。私域直播“割老”骗局中,不法分子就以“拉人头奖励鸡蛋”等手段,诱导老年人拉人进群,甚至成为诈骗链条的“推销员”。另一方面,私域直播的主播往往称呼观众为“叔叔阿姨”甚至“老爹老妈”,开展高频互动拉近与老年人的心理距离,降低老人警惕性,为推销高价产品做铺垫。被认识的人拉进群,又有“干儿子”“干女儿”推荐“好东西”,鲜少有老人能保持清醒。
推而广之,弱监管的私域电商与其他乱象结合起来,诸如低价旅游、非法理财,都有危害后果进一步扩大的可能。这既需要深化对相关乱象的治理,比如加强对“坑老”消费陷阱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普及“父母宁愿相信骗子也不相信子女”的应对策略,也需要尽快攻破私域电商监管的技术难题,厘清私域直播平台等各方责任,消除私域直播灰色地带。 (维 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