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识企,踏进山东潍坊市潍城区的瑞福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车间,淡淡的香气穿过口罩直入心脾。100多台缓慢而精细地研磨着一粒粒芝麻的大型石磨设备,映入记者眼帘。在这里,原料经过制油、净化、灌装等程序,成为一瓶瓶醇香的“崔字牌”小磨香油。
在瑞福油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大型石磨设备正在研磨芝麻。新华社记者王志 摄
“把芝麻点大的事做到极致,小芝麻也能做成大产业。”瑞福公司董事长崔瑞福说。作为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瑞福公司的前身是创建于1932年的崔记香油坊。经过90多年发展,昔日的香油小作坊,如今已发展为年销售额超过6亿元的行业领军企业,年加工芝麻6万余吨,年产小磨香油、小磨芝麻酱各1万吨。
芝麻是我国“药食同源”目录中的重要原料,自明代以来,小磨香油已有600余年历史。“一辈子只吃一碗饭,一百年只做一件事。”作为“崔字牌”小磨香油的第二十代传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崔瑞福告诉记者,企业“专于一业、诚信为本”的理念,就是把香油、芝麻酱做好。这不仅是守护传统工艺,更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好香油得先有好芝麻。记者在瑞福公司的大型仓库看到,3000多吨来自国内芝麻主产区以及非洲等地的一袋袋芝麻堆放在一起,足足有10米高,而这些芝麻顶多只够企业生产一个月。
在原料精益求精上,瑞福公司采用当季活芝麻,利用精选设备三次过筛、两次风选、两次去石、两次磁选,将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的霉变粒、半霉变粒以及不成熟粒、尘土、石块、草籽等有害及无效的杂质剔除,确保芝麻品质。
在瑞福油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瓶瓶“崔字牌”小磨香油完成灌装。新华社记者王志 摄
在生产工艺上,瑞福公司仍保持着石磨磨酱、水代法提取的传统工艺,没有因为“现代化”而改变。
“慢工出细活。石磨磨制的最大好处就是低温低压,这样香油中的主要芳香物质及功能性营养成分几乎不受损失,而且越磨越香。”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二级教授刘玉兰说,传统工艺背后体现的是工匠精神,而且水代法取油不添加任何化学溶剂,最大程度保留了芝麻的原香与营养,让小磨香油至今焕发着独特魅力。
做食品就要用良心做。多年来,瑞福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检测中心,从精选、烘炒、研磨、取油,到净化、灌装、入库等几十个环节,每一瓶产品的质量都可追溯。
传统工艺与现代化生产不断融合。近年来,瑞福公司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与河南工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江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在保持关键传统生产工艺不变的基础上,实现设备的大型化、工业化、自动化,并优化生产工艺,使小磨香油中生理活性成分如芝麻木脂素和维生素E的含量提高10%以上。
瑞福油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小磨香油、芝麻酱产品。新华社记者王志 摄
新时代,老字号如何焕发新生机?崔瑞福说,公司适应年轻群体便捷化、休闲化的消费需求,推出了“芝食分子”黑芝麻丸、黑芝麻酱酸奶、黑芝麻酱冰激凌、复合调味酱、火锅蘸料等多款新产品,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瑞福公司已参与芝麻、芝麻油相关的17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制修订,获得15项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并先后通过BRCGS全球食品安全标准认证、美国FDA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多项认证,积极推动我国芝麻加工产业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
从“买全球”到“卖全球”,近年来瑞福公司聚焦芝麻精深加工,积极探索海外市场消费需求,研发推出了粉末香油、黑芝麻香油、保健香油、药用香油等高端产品,已出口美国、日本、韩国、德国、加拿大、荷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的小磨香油“香飘”海外。(记者杨守勇、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