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盐津: 小竹子做成大产业-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5/15 10:49:17
来源:新华网

云南盐津: 小竹子做成大产业

字体:

新华社照片,昭通(云南),2025年5月14日

5月14日,在盐津县中和镇中和村竹产业园区,工人将竹笋产品装车。

昭通市盐津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滇川交界处。近年来,当地依托竹产业资源优势,通过“科技+企业+合作社”模式,推进深加工产品研发,提升竹笋附加值。2024年,全县102万亩竹林产出鲜笋6.4万吨,带动3.7万户农户增收致富。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新华社照片,昭通(云南),2025年5月14日

5月14日,在盐津县中和镇中和村竹产业园区,工人在包装车间工作。

昭通市盐津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滇川交界处。近年来,当地依托竹产业资源优势,通过“科技+企业+合作社”模式,推进深加工产品研发,提升竹笋附加值。2024年,全县102万亩竹林产出鲜笋6.4万吨,带动3.7万户农户增收致富。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新华社照片,昭通(云南),2025年5月14日

5月14日,在盐津县中和镇中和村竹产业园区,工人在包装竹笋产品。

昭通市盐津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滇川交界处。近年来,当地依托竹产业资源优势,通过“科技+企业+合作社”模式,推进深加工产品研发,提升竹笋附加值。2024年,全县102万亩竹林产出鲜笋6.4万吨,带动3.7万户农户增收致富。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新华社照片,昭通(云南),2025年5月14日

5月14日,在盐津县中和镇中和村竹产业园区,工人对竹笋产品进行品控质检。

昭通市盐津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滇川交界处。近年来,当地依托竹产业资源优势,通过“科技+企业+合作社”模式,推进深加工产品研发,提升竹笋附加值。2024年,全县102万亩竹林产出鲜笋6.4万吨,带动3.7万户农户增收致富。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新华社照片,昭通(云南),2025年5月14日

5月14日,在盐津县中和镇中和村竹产业园区,工人在全自动高压清洗线上挑出不合格竹笋。

昭通市盐津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滇川交界处。近年来,当地依托竹产业资源优势,通过“科技+企业+合作社”模式,推进深加工产品研发,提升竹笋附加值。2024年,全县102万亩竹林产出鲜笋6.4万吨,带动3.7万户农户增收致富。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新华社照片,昭通(云南),2025年5月14日

5月14日,在盐津县中和镇中和村竹产业园区,工人将竹笋产品封箱。

昭通市盐津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滇川交界处。近年来,当地依托竹产业资源优势,通过“科技+企业+合作社”模式,推进深加工产品研发,提升竹笋附加值。2024年,全县102万亩竹林产出鲜笋6.4万吨,带动3.7万户农户增收致富。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新华社照片,昭通(云南),2025年5月14日

5月14日,在盐津县中和镇中和村竹产业园区,工人在分拣竹笋。

昭通市盐津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滇川交界处。近年来,当地依托竹产业资源优势,通过“科技+企业+合作社”模式,推进深加工产品研发,提升竹笋附加值。2024年,全县102万亩竹林产出鲜笋6.4万吨,带动3.7万户农户增收致富。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新华社照片,昭通(云南),2025年5月14日

5月14日,在盐津县中和镇中和村竹产业园区,工人将煮好的竹笋倒入浸泡桶。

昭通市盐津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滇川交界处。近年来,当地依托竹产业资源优势,通过“科技+企业+合作社”模式,推进深加工产品研发,提升竹笋附加值。2024年,全县102万亩竹林产出鲜笋6.4万吨,带动3.7万户农户增收致富。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纠错】 【责任编辑:权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