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13日电(张悦)5月9日,由新华网、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办的“2025品牌高质量出海论坛”在浙江德清举行。
谈及疫苗出海,北京科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孟伟宁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中国疫苗企业背靠国内巨大市场,品种齐全、产量高、具备健全的产业链,能够研发和生产全球大多数疫苗品种。尽管刚刚起步,但疫苗企业出海之路目标清晰、路径明确,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北京科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孟伟宁接受新华网专访
药品出海一直是医药行业的热门话题。孟伟宁介绍,疫苗也属于药品,药品出海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直接的产品或者技术出海,进行海外贸易或海外技术授权。二是和国外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属于产业出海,在当地建立合资公司进行生产,或者是进行本地生产的合作,比如在中国生产前一段,后一段在海外生产,通过这种方式最终实现产品的海外使用,达到出海目标。
在疫苗行业,世界卫生组织的预认证是“打开国际市场的敲门砖”。孟伟宁表示,世界卫生组织的预认证是重要的出海手段之一,也可以说是一块“敲门砖”,但是这种敲门砖的大小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产品、目标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情况来选择出海的产品和策略,实现预认证对于出海助力的最大化。
因此,孟伟宁介绍,科兴的预认证始于2011年,WHO认证有两个条件,一是产品在预认证清单内,二是生产企业所在国家的药监局要通过世卫组织的认证,两个条件完备后,所在国的企业可以申请认证。
科兴在经过审慎思考和评估后,确定甲肝灭活疫苗作为预认证的第一个品种,原因是甲肝疫苗在预认证清单中的优先级较高,当时完成预认证的企业只有一家跨国公司,竞争激烈程度相对较小,产品在目标海外市场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基于相关原因和对自身情况的分析,科兴选择了甲肝疫苗。孟伟宁分享到,截至目前科兴的甲肝疫苗每年的出口量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国内的使用量,也验证了此前预认证的策略是成功的。
科兴在推进海外市场过程中是怎样突破难点的?对此,孟伟宁表示,疫苗品类既是药品又区别于普通药品,用于健康人群使用,尤其儿童群体,这意味着真正的大客户是卫生部等相关政府机构或儿基会等国际组织。因此,在本土化的过程中要选择具有足够人口规模的市场,选择对于当地和疫苗产业较为熟悉的本地合作伙伴,达成一致目标并共同推进长远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无论是建立本地化的合资公司还是进行本地化的合作,会更容易在海外推进业务发展。
总体而言,拉丁美洲和中东是科兴目前最重要的海外市场。孟伟宁表示,这些地区国家对卫生健康的投入占GDP比重较大;从产品角度来看,不同国家计划免疫品种数量也不一致;与甲肝灭活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流感疫苗等产品的主要海外市场分布特点有关。目前,东南亚市场的重要性也日渐提升。
对于未来的出海前景,孟伟宁表示,疫苗行业是一个高度垄断的行业,全球市场规模约500-600亿美元,约有60亿-70亿剂的市场容量,这其中四大跨国企业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过去二三十年基本保持着这一格局。中国疫苗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与头部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中国疫苗企业背靠国内巨大市场,品种齐全、产量高、具备健全的产业链,能够研发和生产全球大多数疫苗品种。尽管刚刚起步,但疫苗企业出海之路目标清晰、路径明确,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5月9日至11日,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在浙江德清举行。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中国国家品牌网等联合创办,此前已经连续举办两届。作为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2025品牌高质量出海论坛”以“新挑战 新机遇 新路径”为主题,汇聚各方智慧,共同为品牌出海探索多元化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