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中文字线观看看,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一,2020年国产精品自线在拍,亚洲AⅤ日韩AV电影在线观看

      1. <dfn id="lnb6s"><var id="lnb6s"></var></dfn>

        1. 新華網 正文
          牧民才仁尼瑪的“科研”人生
          2020-04-14 14:13:1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玉樹地震10周年·圖文互動)(3)牧民才仁尼瑪的“科研”人生

            這是才仁尼瑪(右)在昂賽大峽谷接待生態(tài)體驗訪客(2019年8月22日攝 )。? 新華社發(fā)

            新華社西寧4月14日電 題:牧民才仁尼瑪的“科研”人生

            新華社記者陳凱、王金金

            2019年秋天,才仁尼瑪送走了最后一批生態(tài)體驗訪客,躺在格?;ㄊ㈤_的草原上,山谷回歸寂靜,耳畔只有風聲。一年的旅游向導工作完美收官,但才仁尼瑪仍要堅持在山間巡護,幫科研人員記錄野生動物的活動蹤跡。

            這里是三江之源,也是青藏高原野生動物的天堂。

          (玉樹地震10周年·圖文互動)(2)牧民才仁尼瑪的“科研”人生

            這是才仁尼瑪在昂賽大峽谷巡山過程中拍攝的白唇鹿(2019年9月30日攝)。 新華社發(fā)

            才仁尼瑪家住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xiāng)熱情村二社。站在山巔遠眺峽谷,水流湍急的瀾滄江在此畫了一道美麗的弧線,雪山下,郁郁蔥蔥的密林鋪滿山谷。

            從小在昂賽長大的才仁尼瑪,對眼前這片山水再熟悉不過?!芭Q驀輬鲛D,我們圍著牛羊轉。”才仁尼瑪說,過去放牧雖然收入不高也很辛苦,但他走遍了山谷的角角落落,也熟悉了當地的野生動物。

            2016年,我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在三江源地區(qū)啟動,試點區(qū)域總面積12.31萬平方公里,下設長江源、黃河源、瀾滄江源三個分園區(qū)。而才仁尼瑪的家鄉(xiāng)——昂賽,以獨特的自然資源以及不可替代的生態(tài)價值,納入瀾滄江源園區(qū)范圍。

          (玉樹地震10周年·圖文互動)(4)牧民才仁尼瑪的“科研”人生

            才仁尼瑪在昂賽大峽谷巡山( 2019年7月28日攝)。? 新華社發(fā)

            才仁尼瑪從一名放牧者變成了園區(qū)內的生態(tài)管護員。這不僅讓他獲得了每個月1800元的穩(wěn)定收入,也有了更多觀察自然、認識自然的機會?!昂?、狼的糞便有明顯區(qū)別”“金錢豹的腳印要比雪豹的腳印更緊實一些”……從過去與雪豹四目相對時的膽戰(zhàn)心驚,到現在根據雪豹腳印,默默追拍其進食畫面,如今的才仁尼瑪成了動物觀測的“專家”,他可以通過糞便、腳印分辨出不同的野生動物,也將野生動物經常出現的地點諳熟于心。

            昂賽鄉(xiāng)有120名牧民與才仁尼瑪一樣,在巡護的同時為科研機構、環(huán)保組織提供生態(tài)監(jiān)測幫助。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三江源項目主任趙翔說,得益于當地牧民的幫助,研究人員已識別了40只雪豹個體、7只金錢豹個體,了解了雪豹、金錢豹、棕熊、狼、猞猁幾種大型食肉動物之間的關系。

          (玉樹地震10周年·圖文互動)(1)牧民才仁尼瑪的“科研”人生

            這是才仁尼瑪在昂賽大峽谷拍攝到的雪豹(3月25日攝)。 新華社發(fā)

            近年來,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qū)和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合作,開展自然體驗試點工作,由當地牧民擔任自然體驗向導、司機和接待家庭,對接來自國內外的生態(tài)體驗游客。

            憑借豐富的野生動物觀測經驗,才仁尼瑪家被選為接待家庭。這不僅增加了收入,也讓他對自然、生態(tài)有了更深的理解:“來自國內外的生態(tài)學者、觀測愛好者克服高原反應,在昂賽一待就是十多天、甚至幾個月,他們對自然的熱愛,讓我意識到了生態(tài)保護的重要?!?/p>

            2018年自然體驗項目開展至今,昂賽鄉(xiāng)共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98支自然體驗團隊,共計302人次。才仁尼瑪說:“玉樹地震后,社會各界的朋友幫我們建好了家園。作為三江之源的牧民,守護好這里的一草一木,帶大家領略江源風光,就是對社會最好的回報?!?/p>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吳詠玲
          牧民才仁尼瑪的“科研”人生-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85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