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5月14日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其科研团队与旗下孵化企业联合研发的一种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将为骨损伤治疗带来新的临床方案。
在骨损伤修复的研究和临床治疗中,由于独特的材料特性,镁元素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重点关注的人工骨材料。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及其孵化企业深圳中科精诚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组成联合攻关团队,在医学、生物学、材料学、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利用低温3D打印方法成功研制出了一种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
科研人员发现,这种含有镁元素的新型材料,其力学强度与人体松质骨相近,这种特性使得材料能够承受手术操作的冲击力,避免崩解或产生碎屑,还能在植入初期提供稳定的力学支撑。
在临床研究中,科研团队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等8家医院完成了176例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24周植骨融合率这一反映骨生长情况的关键指标超过98%,176例患者均未出现排异反应,达到临床试验预期效果。
研究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副所长赖毓霄表示,科研团队将进一步拓展这种新型材料的临床适应症,提高骨损伤修复的精度和效率。(记者 陈宇轩)
【纠错】 【责任编辑:赵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