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中文字线观看看,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一,2020年国产精品自线在拍,亚洲AⅤ日韩AV电影在线观看

      1. <dfn id="lnb6s"><var id="lnb6s"></var></dfn>

        1. 新華網 正文
          穿行三峽神秘“無人區(qū)”
          2018-06-01 09:53:39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5月24日,新華社記者在無人區(qū)內的亞高山濕地行進。攝影:本報記者王丁

            綿延352平方公里的五里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猶如一顆碧綠的明珠,鑲嵌在三峽庫區(qū)腹地。作為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tài)屏障,發(fā)揮著維護生物多樣性、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作用。

            她與神秘的神農架緊密相連,自身也是一處令人神往的秘境:這里人跡罕至、森林密布,金絲猴、黑熊等珍稀動物時常出沒,紅豆杉、珙桐等珍稀植物隱秘生長。據統計,這里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達4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達8種。

            日前,記者從巫山縣城出發(fā),驅車5個小時,徒步穿行31公里,探訪了這片隱匿在三峽庫區(qū)深處的“無人區(qū)”。

            “好漢坡”上熊出沒

            清晨,五里坡自然保護區(qū)還籠罩在靜謐的氤氳中,記者在當地護林站站長萬傳陽和高坪村村民王誼洪的帶領下,從海拔1200米的巫山縣當陽鄉(xiāng)高坪村出發(fā),沿著“好漢坡”陡峭的山路,向海拔2200米的山頂“黃竹埡”攀行。一路上,細雨蒙蒙、滿目滴翠,一只只鳥兒飛舞其間,發(fā)出清脆悅耳的鳴叫。

            萬傳陽在保護區(qū)工作了13年,對五里坡的一草一木都如數家珍。據介紹,五里坡當陽鄉(xiāng)管護站目前就有40多名護林員,他們每周至少巡山兩次。

            “過去,這里有一個國有林場和2000多人口的廟堂鄉(xiāng)。隨著長江生態(tài)保護力度加大,國有林場后撤,林場職工由伐木種地轉為管護森林;廟堂也實施整鄉(xiāng)生態(tài)搬遷,現在逐漸成為人跡罕至的地方?!比f傳陽說。

            行至半山腰,一塊掛在樹上的警示牌出現在眼前,上面醒目地寫著“黑熊出沒區(qū)”?!氨Wo區(qū)內經常有黑熊出沒,我平時巡山時,常會在那里遇到它們?!比f傳陽指著不遠處的一片山林說,“有一次,我巡山下來,看到一只年幼的黑熊趴在樹上,樣子非??蓯邸!?/p>

            “黑熊和咱們關系很好,遇上了總會打個招呼,禮貌相讓?!蓖跽x洪打趣地說,“它們偶爾也會下山活動,我們很多村民都碰到過黑熊。保護區(qū)內野生動物很多,村民總結出了跟它們打交道的原則:人不犯它,它不犯人?!?/p>

            除了黑熊,五里坡也是瀕危動物金絲猴的生活地。巡山隊員也能碰到金絲猴在山林里玩耍?!八鼈儤幼臃浅9郧?但又十分膽小,一有風吹草動,瞬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想看到它們,要有足夠的運氣才行?!比f傳陽說。

            記者帶著滿心的期待繼續(xù)前行,不久來到一棵幾乎臥著生長的大樹跟前?!皠e看這棵樹其貌不揚,這可是有著‘植物大熊貓’之稱的珙桐,又叫‘鴿子樹’,它喜歡生長在較高海拔的空氣陰濕處,每年7月會開出潔白的花朵,就像天空中飛舞著一只只白鴿?!比f傳陽指著這棵大樹說,“保護區(qū)內珍稀植物眾多,其中僅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就有珙桐、光葉珙桐、紅豆杉、南方紅豆杉?!?/p>

            記者依依不舍地告別珙桐,又攀行一小時許,終于抵達海拔2200米左右的山頂“黃竹埡”。登高遠眺,山的另一側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景象:一望無際的草叢鋪就連綿起伏的綠毯,散落的樹林在雨霧中勾勒出神秘而美麗的輪廓。

            亞高山濕地有遐思

            “下面就是20多平方公里的亞高山濕地,濕地里到處是螞蟥,大家一定要扎緊褲腳,防止螞蟥叮咬。”萬傳陽說完,熟練地指導記者將褲腳塞在襪子里,然后首先向濕地走去。

            保護區(qū)的天氣瞬息萬變。剛剛還是云霧繚繞,眨眼工夫就下起了毛毛細雨,細雨飄落在草葉上并凝結成滴,剔透得像是一顆顆水晶。濕地里一條條暗流在草叢中相互交錯,猶如一根根毛細血管藏在皮膚里。走在濕地里,有時像踩著棉花被,有時要蹚過泥水塘,深深淺淺、搖搖晃晃,十分吃力。

            走在前面的王誼洪隨手在草叢里拔出幾株“青草”,走過來神秘地遞給記者。記者接過來仔細觀察,它的形狀很像小蔥,靠上去用鼻子聞了聞,果然有蔥味,不禁納悶:這荒山野嶺怎么會有蔥?

            “這是野蔥,味道很不錯,能吃。這里漫山遍野都是野蔥,來嘗嘗。”看到記者有些疑惑,王誼洪解釋說。記者把野蔥放在嘴里嘗了嘗,果然十分美味。

            “一直以來,自然保護區(qū)都面臨著人與自然怎么相處的問題,可喜的是,現在人們在大自然面前,越來越懂得讓步了?!比f傳陽欣慰地說,因為野蔥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幾年前當地考慮過將保護區(qū)的野蔥采摘后創(chuàng)收,但考慮到會破壞生態(tài)就放棄了。

            隊員巡山時,一出去就是兩三天,他們吃住都在荒山野嶺,為了不污染生態(tài),會把產生的垃圾都帶回去。村民們的環(huán)保觀念也增強了,每次進山時都把能撿到的垃圾撿走。

            濕地里前行約莫兩個鐘頭,路邊突然出現一個數百平方米大的天池,美麗的圓弧邊際猶如人工開鑿一般,盛滿清澈見底的池水,一根直徑達幾十厘米的大樹直直地橫躺在水底,猶如給天池畫出的“直徑”。

            “這個天池非常神奇,無論大雨還是干旱,一年四季水位保持不變,猶如濕地里的海綿。更神奇的是水下的那根木頭,沒人知道它在那里待了多少年,也沒人知道它來自哪里,天池周圍方圓幾公里全是灌木,根本沒有這樣的喬木?!比f傳陽說。

            濕地里共有兩個這樣的天池,這是較大的一個。

            繼續(xù)前行,記者腳下的暗流越來越密,灌進鞋子里的水也越來越冰冷,很難想象現在已經是初夏。村民王誼洪很有經驗,他走到旁邊的灌木叢里,給記者撿了一根樹枝作拐棍,拄著它行走果然輕松了許多。

            10多公里長的濕地道路眼看就要走完,一個幾畝地大的池塘卻“攔住”去路。池塘里,一行行水稻猶如出水芙蓉,茁壯挺立,整齊劃一,仿佛人工種植一般。

            “這是野生稻田,里面的野生水稻每年都自然出芽、開花、結穗,周而復始。沒人知道稻種哪里來,也沒人知道為何唯獨在這里生長,生長了多少年?!比f傳陽娓娓道來,“因為太多謎解不開,人們就說水稻是神仙種的,所以又稱這里叫‘神仙稻田’?!?/p>

            小溪谷里尋“驚喜”

            繞過“神仙稻田”,很快就進入了灌木叢,地勢也開始上揚。一條數米寬的小溪自山坡上急速流過,溪水里亂石叢生,石頭上長滿綠油油的青苔。萬傳陽帶著記者跳入溪溝,踩著亂石,拄著拐棍,一蹦一跳緩慢行走。好在石頭上的青苔并不濕滑,否則難免要摔不少跟頭。

            大雨絲毫沒有停止的跡象,溪流也越來越大、越來越急。王誼洪忽然停下、蹲在石頭上向清澈的溪水里凝望,似乎在搜尋著什么。

            “這里有娃娃魚。”王誼洪緩緩站起身來,帶著神秘的笑容比劃著說,“溪水里有野生娃娃魚,大的有10多厘米長?!庇浾攮h(huán)顧四周,濃密的灌木、清澈的溪水、陰冷的氣候……看來這里真是娃娃魚的天堂。

            雖然沒能親眼見到娃娃魚,但記者并不失望,沿著溪谷繼續(xù)前行。這時,王誼洪突然發(fā)現溪谷旁邊的一處草叢在聳動。便走上跟前,用樹枝輕輕撥開,里面露出一只毛茸茸的動物尾巴。

            王誼洪彎下身,輕輕地捏住尾巴往上一提,一只萌萌的土撥鼠出現在記者面前。這只土撥鼠有10多厘米長,長得肥肥胖胖,看到記者似乎并不害怕,淡定地東張西望。王誼洪把它放在地上,它不慌不忙地在記者腳下找了一塊草地,埋頭打起洞來,不一會兒就鉆到了地下。

            這是記者第一次看到土撥鼠,原以為只有在澳大利亞才能見到的小動物,居然在長江邊上的五里坡自然保護區(qū)有了近距離接觸,這讓記者興奮不已。

            在溪谷里行走兩個鐘頭后,萬傳陽帶著記者跳出溪溝,沿著灌木叢陡然上行,為了不致滑倒,記者必須手腳并用,借助身邊每一個可以抓住的物體。又攀行一個鐘頭,終于爬上一處長滿蒿草的山坡。

            “這個地方叫涼風埡,既是此行的最高點,也是終點了?!比f傳陽介紹說,涼風埡海拔2300米左右,再往前走就是陡峭的山崖,因為下雨路滑,行人無法行走。山崖下就是數公里長的鐵磁溝,溝內遍布瀕臨滅絕的珍稀植物紅豆杉。

            “穿過鐵磁溝,就到達了廟堂鄉(xiāng),它是全國首個整鄉(xiāng)生態(tài)搬遷鄉(xiāng),全鄉(xiāng)2000多人搬到外面居住,原先居住的地方交給野生動植物了?!比f傳陽介紹說,廟堂鄉(xiāng)有一棵亞洲第二大的鐵堅油杉,為了保護這棵油杉樹不被水淹,附近一座水電站的水位下降了50米。

            廟堂鄉(xiāng)里話生態(tài)

            海拔1200米以上的廟堂鄉(xiāng),地處巫山縣東北端,曾被稱為“重慶第一窮鄉(xiāng)”。這里距離縣城165公里,境內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全鄉(xiāng)僅有3000余畝貧瘠耕地,糧食畝產僅250公斤左右,群眾世世代代生活在貧困之中。

            2008年,為了保護廟堂的青山綠水,讓當地群眾擺脫貧困,巫山縣啟動整鄉(xiāng)生態(tài)扶貧搬遷,每名村民補助6000元安置費。一年時間內,2000多名村民搬出深山,只有20余人留守廟堂,廟堂鄉(xiāng)也變更為廟堂村。

            王安輝是廟堂村的黨支部書記,他本來也已經搬離了廟堂村,因為工作需要,又回到村里“留守”?!艾F在的環(huán)境比10年前好太多了!”他用手指著溪水說,“你們看,雖然剛下過雨,河水都能清澈見底,以前這水渾得厲害!”

            他又抬頭指著山坡上的梯田說:“以前山坡全被村民開墾成農田種了糧食,秋收過后滿眼光禿禿的,現在山上種滿了樹,一年四季都是綠茵茵的?!?/p>

            在小溪邊上,記者看到了被譽為“亞洲第二”的千年古樹鐵堅油杉,它長得高大挺拔,蒼勁蔥郁。古樹邊立的一塊牌子上顯示:這棵油杉樹齡已有1000年,樹高28.6米,胸徑2.3米,冠幅達480平方米。為此,人們冠之以綠色“活化石”的美稱。

            王安輝告訴記者,當地為了保護一棵千年古樹,不惜增加2000萬元投資,更改了水電站建設方案。2006年,巫山縣決定開發(fā)后溪河水利資源修建一座水電站。按照最初建設方案,這棵千年古樹必須搬遷,而古樹太大,搬遷后勢必難以成活,經過審慎研究,當地最終修改電站建設方案:將一級水庫改為二級水庫,高壩改為低壩,減少落差50米,這使投資增加2000萬元,建成后的電站年收益減少100萬元。

            記者隨王安輝來到村子中心,那里依舊空空蕩蕩,人煙稀少,好不容易才找到正在曬太陽的村民田禮會。56歲的田禮會看到記者,十分激動,熱情地從家里端出了凳子,跟記者在門口拉起了家常。“以前廟堂居住人口多,為了吃飯不得不向大山要糧食,漫山遍野都是梯田,還是不能填飽肚子。”田禮會說,“生態(tài)搬遷,符合老百姓的心愿,所以政府一號召,村民就紛紛搬走了?!?/p>

            “以前是大自然給人讓住處,現在是人給大自然騰地方。在巫山,為大自然騰地方的不僅是廟堂鄉(xiāng)。”巫山縣縣長曹邦興說,該縣近年來各類生態(tài)移民達3萬多人,越來越多不適宜人居住的地方變成了“無人區(qū)”,在長江上游發(fā)揮著維護物種多樣性和保護涵養(yǎng)水土的作用。

            地處長江上游的重慶市,正在建設和五里坡一樣的58個自然保護區(qū),構架起保護長江的生態(tài)屏障。當地還正在積極爭取打造三峽庫區(qū)國家公園,只為這一片山更綠,這一池水更清。(記者王丁、韓振)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相關新聞
          • 內蒙古興安盟:筑牢祖國北疆生態(tài)安全屏障
            據統計,2014年至今年10月,興安盟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非法占用農用地、盜伐林木、非法狩獵等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資源犯罪案167件174人,起訴626件696人,形成打擊犯罪的高壓態(tài)勢。
            2017-12-17 08:35:17
          • 柑橘田里“蟲殺蟲”——長江上游生態(tài)屏障萬州見聞
            萬州作為重慶第二大城市,地處三峽庫區(qū)腹地,是長江上游的生態(tài)屏障。近年來,該區(qū)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fā)”精神的指引下,大力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嚴防長期困擾長江生態(tài)的“面源污染”。
            2018-02-22 11:43:55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青島:花滿島城待賓朋
          青島:花滿島城待賓朋
          日落特拉凱
          日落特拉凱
          空軍首支殲-20部隊開展多型新機編隊協同戰(zhàn)術訓練
          空軍首支殲-20部隊開展多型新機編隊協同戰(zhàn)術訓練
          尋找“三點半”難題的破解之道
          尋找“三點半”難題的破解之道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2922591